连续两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和重要版面聚焦奉贤哪些方面?
今天,奉贤荣登《解放日报》头版
昨天,《解放日报》也在重要版面
聚焦了奉贤
连续两天
《解放日报》都关注了
奉贤哪些好做法、好经验
一起来了解
奉贤三百多名村居干部成为“问题派单员”,两千多名机关干部成为“问题处置员”
云端“联勤联动”破解基层疑难杂症
前不久,奉贤区南桥镇光明村村干部利用无人机在村域内航拍巡查时,发现了一处较大面积的暴露垃圾,经探查,初步认定为建筑垃圾偷倒。对村干部来说,以往这类问题属于棘手难题,而现在解决起来就便捷多了。
光明村村委干部阮伟鸿告诉记者,依托区里的“块呼条应、速办直评”机制,村委在“联勤联动”小程序上发布了“问题清单”后,系统自动提供了一个线上处置群,将涉及的奉贤新城公司、区土地储备中心、南桥镇社区环境服务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邀请入群,与村委干部同群联动。不到两天,该区域的暴露垃圾被全部清除,村居环境恢复整洁。“相比村委孤军奋战,联勤联动让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在超大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中,因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或职能交叉、权属不清、边界模糊等问题而导致的“疑难杂症”并不少见。去年11月起,奉贤区城运中心在区“一网统管”业务中台上增设推出“联勤联动”小程序。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奉贤区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优化“块呼条应、速办直评”机制。
如今,在“联勤联动”小程序中,全区已有300多名村居干部成为“问题派单员”,93家区、镇部门的2000多名机关干部成为“问题处置员”,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问题派单员”都能通过小程序发布“问题清单”,平台则会自动匹配相应的多个“问题处置员”,双方“云端”相见,实时协商办法、联动破题。奉贤区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块”上发布的“呼叫事项”,“条”上必须立即响应、限时反馈,对于“条”上的处置结果,“块”上还可以直接评议,直接影响“条”上的年度绩效考核。
近期,奉贤区城运中心进一步完善“联勤联动”小程序的考评机制。小程序新增事后匿名评价机制,村居可依据事件响应处置表现及态度,给各参与部门打分,突破了原先“只针对事、不针对具体部门”的考评局限,赋予基层更大的指挥权、评价权、发言权。此外,针对网格管理平台“问题发现端强,处置端弱”的问题,区城运中心还实现了“联勤联动”小程序与区“一网统管”业务中台信息共享。如今,针对网格系统自动发现的问题,街镇村居等基层单位有权限将其从“一网统管”业务中台转到“联勤联动”小程序,加速问题处置形成闭环。
“最直观的改变是,不用再给各部门挨个打电话,不会因重复反馈同一件事情而降低效率了。”金汇镇贤苑居委干部吴晓惠坦言,自从有了“块呼条应、速办直评”及线上小程序,村居开展工作,不再是求助心态,而是实打实的条块合作、联动破题。
贤苑社区位于金汇镇大居地区,4400多名常住人口中超过1/3是老年人。因社区紧邻大型商场,大量工作人员就近租住在居民区内,群租扰民等问题让不少老年人感到烦恼。居委干部通过小程序发布问题后,金汇镇属地公安、城管、市场所等部门立即主动进群联动。“民警对小区人口进行排查,城管打击群租,市场所及城运中心约谈了将员工宿舍设在小区内的商铺并责令整改,不到一周,问题就解决了。”高效联动处置一件事,让吴晓惠等居委干部倍感欣慰。
据了解,目前奉贤区依托覆盖全区的56个责任网格,建立联勤联动指挥工作站,进一步夯实“块呼条应、速办直评”线下配置力量基础。同时,根据小程序上“问题清单”的发布和处置情况,区城运中心还形成了数据分析模型,为解决更多基层治理责任边界模糊问题提供处置规范依据。
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式管理,建设可亲近、可进入的公园绿地系统
奉贤逾98%公园24小时开放
前不久,一则有关“27岁小伙到上海求职期间,连续一个月在公园绿地搭帐篷过夜”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评论区有不少人在问:公园晚上不关门吗?
眼尖的网友发现,小伙露营过夜之处,是位于奉贤新城上海之鱼畔的青年艺术公园,向东背靠金汇港,向西远眺上海之鱼。上海之鱼城市公园群是24小时开放的公园,每逢假日,从上海各地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园内近百亩的大片草坪上会扎满露营帐篷,入夜后,天幕上星星点点的彩灯将公园点缀得十分浪漫。这里的周末,不缺帐篷、游客,也不缺可亲近的大草坪与自然相融的松弛感。
近年来,奉贤区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公园绿地开放式管理,建设可亲近、可进入的公园绿地系统。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公园总数203座,超过98%的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当绿色空间对市民足够开放共享,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公园。
今年9月,27岁的小伙扎克杨(网名)从家乡天津自驾来到上海,尝试找份工作。他最初住在静安和杨浦的青旅,尽管相对便宜,但面试处处碰壁后,各类开销让他不得不为生计忧愁。有没有更低成本的生活方式?扎克杨想到了车后备厢里的露营装备。他不算是典型的露营发烧友,但有最基础的装备,一顶帐篷、一张边桌和一口锅,维持基本生活倒也足够。
在网上搜索免费停车的公园后,“上海之鱼”是跳出来的第一个结果。据扎克杨回忆,初到这里,公园停车场就让他眼前一亮:这里为露营房车留有专门的泊位,配套设施新且有人定期维护。而公园内精心设计养护的绿化景观,为他的“风餐露宿”提供了更好的景致。“青年公园里有片大草坪,露营氛围很好。草坪正对着河,最近天气转凉,早晨有薄雾,每天从帐篷里出来,坐在河边做一杯手冲咖啡,还挺自在惬意,能暂时忘记愁绪。”扎克杨说。
这种允许人“放空”的魔力,也让开放的公园绿地吸引来更多人。记者在上海之鱼城市公园里见到34岁的辛悦时,她正抱腿坐在草坪上啃玉米。辛悦说,她就住在附近,闲暇时常来公园散步放空,走累了就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有时躺下看天。“都说人要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公园绿地能让人找到松弛感。”
近年来,随着露营成为潮流,上海之鱼城市公园群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景观优势吸引来众多露营爱好者。露营爱好者张赢告诉记者,公园开放度足够高,是他青睐这里的原因。“公园没有围栏、面积大,草坪上随处都能支帐篷。不论是运动还是露营都有宽裕的空间,不扎堆,景色更好,玩起来更尽兴。”
24小时开放的公园有其独特的受众。20岁的小伙黄毅轩有个习惯,每晚23时来公园夜跑。“夜晚的公园跟白天不太一样,跑步时更安静,草木气味也更清新,有种深入自然遗世独立的感觉。”
目前,奉贤区列入上海市城市公园名录的37座公园中,有33座公园已实现24小时开放,另外4座公园采取延时开放管理模式,为市民晚间游园提供便利。
开放式公园为市民游客带来更舒心的游玩体验,却考验着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人性化服务水平。奉贤区绿化管理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开放式管理并不等于弱化管理。开放公园绿地,首先要加强保安保洁、绿化及秩序维护等。比如,上海之鱼城市公园群设置固定和流动保安力量不间断巡查,夜间每两小时巡查一次,确保游园安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区绿化所还与属地街镇的公安、城管、应急等部门开展联合巡防,同时通过监控摄像与智慧公园平台等分析客流,监控重点区域,确保游园秩序稳定安全。此外,公园品质和配套服务设施也不断提升。比如,湖堤路公园生态厕所已同步实现24小时对外开放,满足市民夜间如厕需求;上海之鱼城市公园内修缮了环湖跑者驿站、亭廊和园椅等休息设施。
近年来,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奉贤区持续挖掘街区、社区、园区的存量资源,拓展绿色空间。目前,奉贤全区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有开放林下空间86.33万平方米,开放公园草坪142.08万平方米。
扎克杨告诉记者,尽管在公园露宿有一些无奈,但他也因此看到了上海更“好玩”的一面,“首先,我在公园里住了一个月帐篷,没人赶我走,就是最好的关怀,毕竟现在很少有公园允许露营过夜。也没人把我当异类,我做饭时,公园的保洁阿姨还常过来跟我唠两句,帮我收拾。总之在这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很平等。上海这座城市很包容,允许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管理者没有让被管理者感到明显的约束感”。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何芹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